东北网电据哈尔滨新闻网讯沧海
1990年,在费孝通教授80岁生日宴上,有人问他:“你这一生干的事情,推动你的力量是什么?”费教授认真地说,“志在富民”,“要让老百姓富起来。中国的问题,饥饿是真正的关键,农民最大的问题是吃不饱”。
如今,轰轰烈烈历时三十年的改革开放,让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,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无论苏州阳澄湖大闸蟹严格推行IC卡制度,还是美国有意在长沙建食品科技产业园,或是农历大年初二江苏南通的农民杨国强一家自费欧洲游,打工仔卢鹤开上了属于自己的小汽车都足以说明,农民,已经不再为温饱而愁,他们的生活水平正在赶超城市居民。
我想,之所以农民的生活能够取得质的飞跃,根本原因在于心灵的变革,思想的升迁。
曾几何时,农民吃着大锅饭,田地里种什么、怎么种,种出来的粮食怎么卖,都不是自己该操心的事,每天只需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虽挣不到两毛钱,且遇到收成不好的年头连饭都吃不饱,但习惯成自然,没有人思变。———当然,也没有人敢变,变了,可能被割掉“资本主义尾巴”。
当联产承包责任制出台之际,在“大帮哄”的梦里熟睡的人们被惊醒了,他们惊恐、怀疑、忧虑、徘徊,他们无所适从,他们不确定自己就是自己的救世主,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从“陆地”潜进了“水里”。渐渐尝到了自由自主的甜头,也享受到了“淘金”的快乐。
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,当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时候,祖祖辈辈“以农为本”以土为根的中国农民,犹如挣脱了羁绊着他们手脚的枷锁,开始有了不“安分”之想,———进城打工,让他们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,更享受到了挣“外快”的快乐,于是半工半农的新型农民在这共和国的土地上站稳了脚跟。
“对于这些年的发展,我觉得思想解放非常重要,否则不会有今天,也不会有未来。”从田野里走出来的打工致富者卢鹤如是说。
综上所述,农民思想观念渐变的三部曲和卢鹤的致富感言,二者恰恰验证了“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”在改革开放中对于农民意识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。
俗话说,三十而立。我国这三十年的改革历史,就是不断解放思想、冲破束缚、改革体制、谋求发展的历史。思想解放,是改革和发展的火车头。———我们的农民做到了,他们在改革中,让思想的变革带来了物质的富有和精神的愉悦,更为祖国的发展建设和腾飞,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我们期待解放思想这一观念的变革,给农民带来更好的光景。
|